近年来,在国家能源安全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,新疆煤炭产业迅速崛起,年产量突破4亿吨。新疆煤炭产业呈现大型化、基地化、绿色化的发展态势。国家规划建设了准东、吐哈、伊犁、库拜等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,引入国家能源集团、山东能源集团、新疆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,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的大型露天矿和井工矿。而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,实现绿色、清洁、高效发展,成为新疆煤炭产业转型的关键。
筑牢环境底线,倒逼清洁生产
在伊犁,新天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达20亿立方米,通过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,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的煤制天然气,实现从“黑煤”到“绿气”的质变。在哈密,国家能源集团开展微藻固碳试验,利用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培养微藻并转化为生物燃料,探索出一条“碳捕集—资源化”的新路。此外,新疆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,推广节水技术,推动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。目前,准东地区煤炭固废综合利用率已超过75%,逐步逼近废水、温室气体“近零排放”目标。
技术创新驱动,提升资源效率
在开采环节,新疆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。在转化环节,新疆推动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,发展“热解—半焦发电—焦油深加工”产业链,将低质煤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油品和化学品。推广超超临界发电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先进技术,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。
在利用环节,新疆促进煤炭产业固废资源化利用。在煤炭产业全生命周期,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,催生出跨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。
产业耦合发展,构建循环体系
通过推动“煤电+新能源”一体化协同发展,发展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多能互补系统,新疆利用煤电调峰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,形成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互为支撑、互补循环利用的复合型现代能源系统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更通过绿电制氢、氢能炼焦等技术耦合,构建起零碳循环产业链。
新疆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与氢能产业的耦合发展,以氢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,降低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,实现产业绿色转型。在库车,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利用风光资源制氢,替代传统煤制氢,有效降低碳足迹。伊犁河谷地区探索“煤制气+氢能”耦合路径,利用煤制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氢,结合当地水电解制氢技术,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,为交通、工业领域提供绿色燃料,形成从煤炭开采到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。

